English

续战地日记

1999-05-2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 宋文富 我有话说

5月24日星期一阴转晴黑暗挡不住

清晨,醒来后随手一拉灯,不亮。我才意识到,由于前两天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空军对贝尔格莱德、尼什、诺维萨德等地电力设施的轰炸,停电现象还未解除。好在我们居住的旅馆备有发电机,洗手间的照明灯还可以应付客人的起居,但无法用来写稿子和发传真,这一点真令人心焦。

北约对电厂的轰炸开始于22日晚10时,特别是位于奥布莱诺瓦茨附近的“尼古拉·代斯拉”电力设施被两枚巡航导弹击中,顿时大火冲天,几条重要的高压输电线及一些变电设备被毁,损失严重。该设施是塞尔维亚境内最大的电力输送基地,担负着向贝尔格莱德传输电力的任务,这使得贝尔格莱德供电严重不足。人们担心,由于这次北约并没有使用石墨炸弹,而是直接将电力设施摧毁,特别是尼什等地的电厂已经是第二次遭到袭击,因此这种停电状况可能要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面包店门前出现了长队,这在北约开始袭击后还较为少有。排队者多数是退休老人。为了家人能够正常上班,他们不厌其烦地站在队伍中等候。一位我认识的老人还幽默地说,“正好起来晨练了,否则,早晨怎么也起不来床”。但何时有面包出售,谁也不知道。

没有面包,人们还可以暂时以其他食品代替,但由于供电不足而导致的停水,可以说使居民真正感觉到了不便。周末的两天时间里,市内除距离水塔较近的低层住户外,绝大部分家庭无水。贝尔格莱德老城区内,本来有几个造型优美、装点市容用的水塔,可谁也没想到这时倒成了救急用的源泉,手拿各种器皿的市民们在此排起了长队。商店里,瓶装矿泉水之类的东西销路大增,许多家庭不得不用它们做饭或临时应急。尽管如此,市民的脸上仍看不到丝毫恐慌,大家仍然在有条不紊地工作、忙碌。一些居民区,特别是医院、急救中心等机构门前,运送清水的水罐车往来穿梭。市政府不断向居民表示,将尽快修复设施,保证大家的基本生活用电。

下午,天气开始转晴。出乎我的意料,尽管是战争状态,街上行人依旧熙熙攘攘,特别是贝尔格莱德市中心的步行街上叫卖声依然不断,人们悠闲地坐在咖啡桌前,有滋有味地品尝、聊天、休息,多瑙河畔的草坪上,孩子在追逐嬉戏,老人们在散步,青年们在跑步、踢球,丝毫看不到他们的惊慌和不安。据使馆的同志讲,在空袭开始的头些日子里,市民们曾经有些恐慌,除正常上班外,其他娱乐活动有所减少,但几天以后,一切又开始恢复正常。近几日,电影院里正在上演《复仇者》等多部影片,场次从上午到晚上,每天排得满满的。当然,近两日由于电力供应不足,电影院也只能关门了。

市民们究竟如何对待北约的空袭?心理上承受着多大的压力和负担?为此我与一些市民进行了交谈,人们的普遍看法是:面对着领土面积总和比南联盟大150倍,综合国力比南至少强500倍的北约19个成员国,南斯拉夫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尽全力抵抗、坚持,承受对国家和家人命运担忧的各方面的巨大压力,但尽管如此,生活还要继续,时代还会前进的。

下午3点左右,突然来电了,人们一阵欢呼,尽管这可能是暂时的,但大家相信,光明终究不可能被黑暗所取代。

5月25日星期二多云无尽的哀思

到贝尔格莱德已经是第三天了,使馆的同志把我领到了许杏虎、朱颖曾经驾驶过的记者站的汽车旁,我打开车门,心里涌出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车子依然如旧。北约轰炸使馆时,汽车因停在了使馆正门的旗杆下面而得以幸存,只是坐在车里,似乎感到许杏虎和朱颖也在身边,里程表上已经是8万多公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虎子到处奔波,已经跑了1万多公里的行程,发动起车子,发现油箱是满的,据同志们讲,虎子遇难的三天前,刚去了一趟克罗地亚把油箱加满。我的眼眶湿润了,我知道,那是虎子特有的细心与体贴,好像他知道我要来,因此把油加满了,因为,在如今炮火纷飞的贝尔格莱德,搞一箱油是多么的不容易!

旁边的副驾驶座上有一个垫腰用的小枕头,这一定是朱颖以她那女性特有的心细和周到放置的,以使两人在相互驾车时,换下的一方可以舒服地休息一下。拉下驾驶员上方的遮阳板,突然发现朱颖的驾驶证还在那里,望着那总是面带微笑,充满了青春和朝气的像片,怎么也不相信十几天前她还在这里驾车,为虎子采访方便而满城的寻找能够加到汽油的地方,两个人走得真是太匆忙了,匆忙的让人觉得他们只不过是在劳累之后,稍事短暂的休息。

来到新闻中心,与“虎子”相处过的南斯拉夫朋友无不为这样一对好人的不幸而感到悲哀,一位常驻南斯拉夫的约旦记者气愤地说,北约怎么能够对一个主权国家的大使馆进行如此野蛮的行动,这是对一个国家主权的严重侵犯,他表示,已经写好了一封信,对我使馆被炸的同情和哀悼,准备在第二天交给我。

当塞尔维亚警察局中负责外国记者签证事宜的警官知道我是许杏虎的接任者时,他发自内心惋惜地说,“太年轻了,真是太年轻了!他们的生活才刚刚开始,他们不过是到这里来报道所发生的一切,将事实告知于天下,却遭遇到了这种不幸,真是太不公平了。”他回忆起了同许杏虎夫妇一同前往中餐馆进餐的美好时刻,他那炯炯有神的眼睛湿润了。

虎子、朱颖走了,他们的身躯倒在了为之工作和战斗过的南斯拉夫土地上,南斯拉夫人民不会忘记他们,一切正义和爱好和平的人们不会忘记他们。(之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